东吴水军有多少人?

yyzn 船舶企业 19 0

一、东吴水军有多少人?

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吴大帝孙权的海上霸业十分强大,东吴有3万多精锐水军、5千多条舟船战舰。当时国都建业(今南京)城西清凉山石头城下江水滚滚,千船停泊,十分壮观。

  建业是吴国造战船的中心,朝廷设“典船都慰”监督造船。当时已可造五层舰船,“望之如山”。

  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台湾)、亶洲。此后,东吴船队3万余人在聂友统帅下,渡琼州海峡南下海南岛,用舰船300余艘,并遣朱应、康泰远航东南亚。船队曾驻泊过南海诸岛,至今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中仍有“康泰滩”之名。

  孙权少年英雄,18岁继兄之位成为吴主。他和现代俄罗斯总统普京有点像,都是硬汉形象。他外形威猛,须发皆赤,曾到山中射猛虎,也有冒险轻骑深入敌阵侦察的经历。他善用人才,敢授以重权,使东吴几十年间多次化险为夷,先后击败过曹操、刘备、关羽等英雄人物。

  三国鼎立,曹操占据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富庶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加海内。刘备占据中原西南蜀地天府之国,凭险要富裕立足,以皇族血统忽悠天下。孙权吴国靠什么与魏、蜀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东南濒海,舟船坚、水军多、海上力量强。

  曹操率舰队与孙权会猎长江时,见东吴战舰排列如星,中间大船端坐着英姿勃发的孙权,众将披坚执锐拱卫两旁,颇有置天下于掌中之气概,发出由衷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惜到东吴政权后期,上下离心,国力积弱,最终导致“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活跃于海洋江河58年的航海强国孙吴王朝,就这样匆匆远去,却为后人留下了一抹蓝色文明的亮色。

二、俄罗斯波罗的海怎么样?

一、自然资源

波罗的海的动物虽种类较少,但数量繁多。除了大西洋鲱鱼的亚种外,主要鱼类有鳁鱼、鳕鱼、比目鱼、鲑鱼、鲽鱼、鳗、胡瓜鱼、白鱼、鸦巴沙、淡水鲈鱼等,也有从浅水中获取食物的波罗的海海豹等。波罗的海也蕴藏着一定的矿产资源,在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沿岸,就在进行海上石油开采。波罗的海的琥珀在世界上最有名。

二、航运地位

在古代时期,波罗的海是北欧商业的重要通道。二战以后,木材和鱼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商品。芬兰、瑞典和俄罗斯的软木是出口的大宗货源;木材加工(如造纸、制纤维和纤维板)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瑞典的铁矿、芬兰和丹麦的造船和船舶机械、瑞典哥特堡的汽车制造和轻型机械,都是沿岸国家重要的工业支柱。波罗的海沿岸有许多大城市,包括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列宁格勒、塔林、里加、基尔、格但斯克和什切青。主要海产品有鲽鱼、鱈鱼和鲱鱼。其中,熏制或腌制的鲱鱼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传统食品。

波罗的海的航运地位非常重要,是沿岸国家之间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从彼得大帝时期起,波罗的海就是俄罗斯与欧洲的重要通道。俄罗斯与伊朗、印度等国合作酝酿连接印度洋和西欧的“南北走廊”规划,波罗的海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波罗的海航行上的轮船急剧增加。现在,平均每年航行在波罗的海主航道的轮船已超过4万艘。波罗的海使用轮渡来连通沿岸国家的各大港口,并通过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与白海相通,通过列宁伏尔加河——波罗的海水路与伏尔加河相连。可见,波罗的海的意义十分重大。

三、三国志14楼船解锁条件?

培养水军:根据等级解锁舰船(5:艨艟、10:楼船)

楼船在大河作战时阵形一定会是「船」。「船」包括初始即可使用的「走舸」,性能更好的「蒙冲」,可以远距离攻击的「楼船」等,通过施政强化水军后可以使用的「船」也会增加。吴军拥有较多个性为「水战」与「操舵」的武将,在水上战更为有利。

四、中国造船业是在什么时候兴盛?

我国古代造船业非常发达,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自新石器时代起,我国便产生竹筏、独木舟等原始船舶。直至秦汉时期,造船工艺才初具体系、渐趋成熟。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典型的代表作就是楼船。楼船是当时的作战用船,可称之为古代版“战舰”,因船上建有重楼而得名。据史料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由楼船组成的舰队进攻楚国。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秦始皇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

楼船的头部为方形,无帆,动力由两侧设计的划桨提供;每层都有防御矮墙,设置了发射弓弩的窗孔,方向和速度由舵和桨掌控,这是造船史上的重大突破,代表当时造船技术的最高标准。

汉代,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非常强大。《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曾在长安附近疏通水路,制造楼船,训练水军。其中最大的一条楼船叫“豫章号”,上有豪华的宫室,可以乘载万人。据说汉朝廷一次就能动用,由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的巨型舰队。

舰队中,各种作战舰只配备齐全。先是冲锋船“先登”处于舰队最前列,接着狭长战船“蒙冲”冲击敌船,再者就是快船“赤马”,最后是最重要的船舰--重武装船“槛”,即上下都用双层板的楼船。楼船也是舰队的主力。

实际上,这一切除了秦汉时期强大的经济实力外,还仰仗于当时十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以及积极的外交政策。

秦始皇一统河山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海(河)陆交通要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沟通全国陆上交通。与此同时,还全部拆除了各诸侯领地内河渠上的截水堤坝及拦阻水道的设施,并以鸿沟为中心,疏通济、汝、淮、泗等水道。

此外,秦始皇还兴修吴、楚、齐、蜀等地区的水利,开凿灵渠联通珠江、湘江、长江水系,发展通航灌溉一体化;还派人出海,把内陆驰道与江、河、湖、海的航路衔接起来。这样一来,标志着全国一体的水陆交通网正式建立起来。秦始皇还极力推进航海事业的发展,统一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或海上航行。

刘邦建立汉朝后,制定休养生息的民生政策,国力大增。此时陆上丝绸之路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了尽快疏通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军驻守交通要道,但效果不理想。

南越国后归汉后,汉武帝拓宽海上贸易规模,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以合浦为起点,途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最后抵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史称“徐闻、合浦南海道”。此后,这条航线成为西汉丝绸之路的最重要海路通道。

秦汉高度发达的造船业,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国雄踞江东的吴国,历史上就是造船业发达的地区。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5层,可载3000名战士。吴国灭亡时,被晋朝俘获的官船就有5000多艘。

南朝时,江南能建造千吨级别的大船。为提高航行速度,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这是一种装有桨轮的船舶,即“车船”,利用人力以脚踏车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尽管不是很经济,但也为后来船舶动力的改进提供新的方向,在我国造船史上绝对值得一书。

五、三国群英5如何造船过江?

在三国群英5中,如果你想造船过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首先,你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建造船只。确保你有足够的银两。2. 找到离江边最近的港口或造船厂。你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标示进行寻找。3. 进入港口或造船厂后,与造船师傅或船厂负责人对话。他们会提供你建造船只的选项。4. 选择适合你需求和资金的船只类型。在三国群英5中,船只可以分为不同尺寸和功能,比如小船、大船、战船等。5. 在你选择船只后,系统会询问你是否确定造船。确认后,你会支付相应的费用,并开始造船过程。6. 等待一段时间,船只会在港口或造船厂完成建造。你可以跟造船师傅或船厂负责人对话,获取你的新船。7. 你可以使用新船进行航行。在地图上找到江河或海洋的交通区域,并带上足够的水手或部队,操控新船航行。需要注意的是,在造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事件或障碍,比如需要寻找特定的建材或解决一些问题。因此,保持资源充足和对话造船师傅或船厂负责人是很重要的。

六、波罗海三国介绍?

波罗的海三国是指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三国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其中立陶宛6.52万平方公里,拉脱维亚6.37万平方公里,爱沙尼亚4.51万平方公里。

立陶宛地形受冰川作用显著,大部分为冰川夷平的低平原,其上有冰碛岗丘。波罗的海沿岸有绵长的沙丘,中部为低地,东南端地势最高,海拔958英尺。土壤从沙土到重粘土皆有。西北部有壤土、灰化土、沙土;中部以灰化土和泥炭土为主,土地肥沃;东南部多沙土。 立陶宛境内河流均流入波罗的海,水流一般平缓,河道蜿蜒曲折。其中涅曼河最长,其主要支流有梅尔基斯河、内里斯河、涅维茨斯河、杜比萨河、朱拉河以及米尼亚河等。湖泊约有3000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

拉脱维亚西临波罗的海,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拉境内主要是波状起伏的平原,有低地和低丘。东部地势略高,滨海多沙滩。拉河流均属波罗的海水系,主要河流有西德维纳河(亦称道格瓦河)、加高亚河、文塔河、利耶卢佩河。丘陵之间有许多小湖泊。森林,草场、牧场、沼泽和荒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7%,森林覆盖率为38%,森林主要分布于西部和东北部。多针叶林(松树和云杉)和落叶林(白桦和白扬等)。

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面积最小的国家。北面和西面临波罗的海,南与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为邻。就资源力而言,爱沙尼亚有着不同于上述两国的特点。爱沙尼亚是个多岛屿之国,大小岛屿800个,占土地面积的9%。最大的两个岛屿是萨列马岛(1647平方公里)和希乌马岛(600平方公里)。地表受过冰川作用,南部有冰碛丘,中部有平缓的长丘,大部为东北-西南走向。

立陶宛土壤以灰化土为主,东拉脱维亚低地有沼泽土。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受大西洋气候影响,湿度大,天空多云,每年只有30-40天的晴天,阴天多达150-180天。盛刮西北风和南风。无霜期在125-155天。

拉脱维亚气候受北大西洋气团的影响,冬季温和,夏季凉爽,2月平均气温-5℃至6℃,7月为16-17℃。年降水量610-711毫米,蒸发量少,有涝灾。植被为混交林,约有90种树木和灌木,林地面积13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6%,重要树种有松、冷杉、白桦和白扬。草地辽阔。约有60种哺乳动物,295种鸟类。

立陶宛沼泽区有大量的泥炭。森林和草地均占土地面积的1/4。有3个天然植被区:滨海沙丘区以松树居多;东部岗丘区多云杉;中部有大气橡树林。沼泽地区和湿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野生动物品种多,有60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和50多种鱼类。矿物资源匮乏,主要有硫酸监、石膏、泥炭、少量铁矿石和磷灰石,沿海地区还有少量的石油。

拉脱维亚矿产资源缺乏,主要有金砂矿和泥炭等,泥炭储量为9亿吨。西部库尔兰半岛有石油。

爱沙尼亚河流多而短小,最长河流皮亚尔努河仅为142公里。湖泊占土地面积的5%,楚德湖最大,面积3548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主要有页岩油,储量150亿吨,年产3500万吨,占原苏联油页岩总产量的80%。泥炭的储量和产量也很可观,并有大型磷灰石矿床,磷灰石储量达60多亿吨。

波罗的海三国在前苏联时期可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加盟共和国,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居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首或头几位。

首先,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财富而言,爱沙尼亚均为前苏平均水平的140%,居各加盟共和国之首;拉脱维亚分别为133%和122%,居第二位;立陶宛分别为123%和108%,居第三位。

下面以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与俄罗斯相比为例。国民收入增长速度(1985年为100):1988年,俄罗斯为106.1,爱沙尼亚略低于俄罗斯为105.6,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则快于俄罗斯,分别为119.8和108.7,立的增长速度为前苏各加盟共和国之首。42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985年为100):1988年,俄罗斯为109.9,爱沙尼亚仍略低于俄,为107.8,而立和拉仍快于俄,分别为122.0和112.0,43立居原各加盟共和国之首,拉居第二位。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速度(1985年为100):1988年,俄罗斯为115.0,爱沙尼亚高于俄,为116.6,拉脱维亚为115.4,略高于俄,立陶宛略低于俄,为114.7。

立陶宛经济发展的重点为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造船、电子仪表、电机、无线电器材、化工、水泥和渔类加工工业。维尔纽斯、考那斯和克莱佩达均都成为大工业中心。卡普苏卡斯、阿雷图斯和乌泰纳等均成为著名的小工业城镇。这些城镇主要从事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凯代尼艾和约纳瓦成为化工工业中心。

拉脱维亚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轻工业、食品工业,和乳肉用畜牧业。在拉脱维亚的国民收入中,工业占56%,农业占21.7%,建筑业占6.6%,交通运输业占4.4%,商业和其他部门占11.3%。拉脱维亚是一个工业发达但能源缺乏的国家,能源自给率约50%,其余50%靠进口,水电站和火电站是动力主要来源。

爱沙尼亚主要生产部门和产品有: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工业,生产石油加工设备、农具、采矿机械、天然气管道和挖掘机,专用科学仪器和电器设备。在油页岩加工基础上,建立起化学工业,生产苯、粘合剂、合成树脂、甲醛和洗涤剂等。木材加工是爱沙尼亚最早的工业部门之一,产品主要有纸、纸浆、胶合板和家具等。消费品工业中,纺织工业最发达,棉布的生产量为三个共和国产量的70%,另外还生产毛毯和麻织品。

科学院是拉脱维亚共和国的主要科研机构。80年代初,全国共有科研人员1.26万人。80年代末,科研人员有所增加。例如1988年,拉科学院的科研人员1812人,其中博士126人,副博士926人。此时期,全国科研工作者1.4万人,博士500人,副博士3100人。

爱沙尼亚是一个居民受教育水平很高的国家。在加盟苏联以前,爱沙尼亚居民中受不同程度教育的人数比例为波罗的海三国之首。例如30年代末,爱沙尼亚9-49岁居民中识字人数已占98.6%。入盟苏联以后,爱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例如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爱有普通教育学校600所,学生20万人,职业技校36所,学生1.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7所,学生2.39万人,高等院校6所,学生2.55万人。主要高等院校有塔林工学院和塔尔图大学。

科学院是爱沙尼亚科研中心。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爱全国共有各类科研人员6200名,1988年时,全国科学工作者为7100人,博士300人,副博士3100人。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1312人,博士103人,副博士683人。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