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是干嘛的?
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是船舶制造试水及海洋探测钻井及维护保养运行!也包括水中升降装备,钻井装备及探测仪器仪表等!
这种专业就业率高
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与船舶与海洋工程有什么不同?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二级学科。
两者是隶属关系,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包含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建造工艺等二级学科。按照目前的专业设置,本科招生只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第三年(即大三)时要选择方向,即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建造工艺等二级学科中选择一个。本人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在读学生,即将大三了,今年9月前后就要选择专业方向。三、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怎样?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是天大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本硕,研究生是保送的。本科和研究生在学校里都还算比较优秀的。当时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是海工这块,然后前几年毕业的时候油价暴跌,海油这些公司都不招人,做的项目去船舶的研究所又没竞争力,后来幸得现在的单位收留,阴差阳错的改行做通信了。我们本科一个同班的目前只剩一个人还在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生坐在同一办公室里的三个博士和三个硕士目前也就剩两个博士还在从事本专业。但是听说这两年因为海上风电比较热门,另一方面因为我们这几届基本都转行了,行业人才实际是是断层了,研究生的工作又相对好找一些了。个人感觉这个专业还是盘子太小,而且受市场环境影响太大,如果要从事这个专业,还是学历越高越吃香。
四、船舶与海洋工程有前途吗?
快跑!
曾经我也对自己的成绩和专业水平很自信,觉得就算在本行也可以有一番作为,就算没有热门专业赚的多又如何,咱要做越老越吃香的人才,哼~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推免到某TOP3,做了我能做的一切就业准备,就业季被船舶行业打得像条狗。
个人体会,本行人才过剩,时薪低,好岗位少(某社还得家里有铁路子,你能想象一个岗位几十上百个学生报,决赛局三四个关系户争吗?),其就业残酷程度远超你现在能想象的。
何必呢?你这个学历,花了这么多努力,到头来面对这么一个内卷严重的就业前景。
进了研究所,你敢说你一辈子就这么干下去?若是不顺利或者有变故,你想出来,你能去哪?
我当年也会觉得别人的劝退危言耸听,心想他们肯定是实力不足还在哪儿给自己找借口,现实给了我一耳光。
现在离开本行,轻松找到待遇超过本行业的工作。如同噩梦初醒,回想当年的就业情形,阵阵冷汗,只能唏嘘自己狂妄自大,蹉跎了岁月。
一句话:要让你最终的收获对得起你的努力,战术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的懒惰。
五、如何学好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同学你好,我现在是船舶的研究生,在读二年级,希望我能用我的经验给你带来点帮助,也请原谅我这么晚才来回答。
首先,我先说下船舶专业的主要课程吧,大一的话就是基本课程了,有高数,大物,和其他一些基础学科。大二开始学习一些专业的课程,主要有船舶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船舶原理等课程,也就是更偏于船舶方向的一些课程。学好这些课程,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就是力学和数学的能力,这种能力很重要,因此大一的课程尤其是高数和基础力学课程,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课程里面结构力学是比较难的,要做好心理准备。本人学习方面对你的告诫也就只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了,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完成作业,这个太重要了。虽然大学不是高中,不能把学习当做唯一的事情,但是课业还是要先放在第一位。
然后我说下大学生活方面的东西吧,在大学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之前看不到的,诸如各种社团,各种讲座,你都可以参加。我想说的是在大学里你一定要找到只属于你的东西,一定要找到自己可以为之坚持的东西,这个就不和学习搭边了,但是这个也很重要,要不到最后你连自己读大学到底读了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东西,可以是爱好,比如读书,唱歌等等,也可以是一种信仰,我也不好说,主要在你自己去找,一个正确而坚定的东西。
说说考证的问题吧,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必备的了,国家二级(或者更高级)计算机证也是比较必须的,这些都是要考的。其他的证我感觉不是太必须了,你可以问问其他人。还有就是考驾照了~
最后我想告诉你,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茫然是必要的一个阶段,等到你走出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有长大了,祝你好运~
希望能帮助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的话你可以再问我。
六、船舶与海洋工程真的那么不堪吗?
985船舶硕,20年毕业,同一个方向大多数11-16w,个别工资高一些的都是跳到其他行业了,但是也竞争不过人家正经对口的。
隔壁计算机、信电工资都上天了,三四十万是白菜价,对比起来真的难受,能转就转吧。
七、船舶与海洋工程待遇?
船舶很有前景,看看,咱要造航母了吧海洋工程前景更好,资源开发,以后就主要面向海洋了,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待遇不错,最初入行可能在三四千左右水平,以后还会有空间 虽然现在分数一般不高,但是不能否认专业不好,主要还是公众了解不够。
就业面不太宽,一般是在沿海地区,或武汉等沿江地区。这是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不过沿海地区一般就是发达的地区,应该也是不错的
八、武汉海威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国企吗?
不是。
公司于2016年3月7日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登记成立。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
船舶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非金属船舶制造工程及技术的研究与测试等。公司主要承制军工产品,包括多种船用声呐导流罩、复合板、压天线罩、可拆(折)板,多普达碳纤维复合材料导流罩、救生钟轻外壳、救生浮标灯罩、肩背式潜水器、浮标、浅标、天线桅杆、耐压浮体材料等复合材料制品,还生产了合成孔径拖曳体、多参数测量拖曳体、主被动拖曳体、成像拖体等多种用途的测量拖曳体;现正参与活动铺板、泵喷、碳纤维螺旋桨等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制工作。
九、武汉海威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武汉海威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3月7日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登记成立。
法定代表人黄勇,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船舶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非金属船舶制造工程及技术的研究与测试等。法定代表人:成天健 成立时间:2016-03-07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010000060086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999号海外人才大楼A座18楼1805十、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目前在中国具有较高就业率和薪资待遇的专业之一。随着近年来国内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广阔开发,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将介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职业前景以及该专业的发展趋势。
1.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介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涉及到船舶的设计、制造、维修、运营以及海洋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个领域。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海洋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学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船舶设计与制造:学习船体结构、船舶动力系统、船舶排水和浮力等基础理论,掌握船舶设计和制造的技术与方法。
- 船舶维修与管理:学习船舶维修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船舶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
- 海洋工程规划与建设:学习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海洋石油开采、海洋能源利用等海洋工程的规划与建设。
- 海洋环境保护与安全:学习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和实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修课程。
2.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职业前景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以下职业领域:
- 船舶设计与制造领域:从事船舶结构设计、船体制造工艺技术等相关工作。
- 船舶维修与管理领域:负责船舶维修、船舶设备管理和船舶工程技术服务等工作。
- 海洋工程领域:参与海洋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
- 海洋环境保护与安全领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
此外,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可选择进入科研院所、海洋工程公司、船舶制造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和开发工作,或者选择创业,开办自己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企业。
3.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广阔开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将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船舶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如船舶自动化技术、海洋工程机器人技术等。
-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海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洋生态建设等。
- 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船舶与海洋工程将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因此,选择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的选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总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学习内容涵盖船舶设计、制造、维修以及海洋工程规划、建设等多个领域。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发展趋势迅速,对于热爱海洋工程和船舶制造的学生来说,选择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参考资料:
- 张晓明,王伟.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J]. 技术与市场,2019(11):98-100.
- 黄海航. 浅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经济时代,2018(4):127-12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