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yyzn 船舶资讯 17 0

一、渔业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你好,渔业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船体结构:船体结构是否完好,是否存在裂缝、变形、腐蚀等情况,是否符合船舶设计要求。

2. 船舶设备:船舶设备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存在老化、损坏、故障等情况,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船级社要求。

3. 船员素质:船员是否具备足够的航海经验和技能,是否熟悉船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是否能够应对紧急情况。

4. 航行安全: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存在船舶与其他船只或设施的碰撞、擦撞等情况。

5. 环境保护:船舶是否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是否存在污染排放行为,是否存在渔业资源损害行为等。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对渔业船舶进行隐患判定,判定结果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或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如果存在重大事故隐患,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渔业船舶安全运行。

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确保安全无小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与隐患。尤其是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面,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公众的安全。本文将探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和执行这些方案。

1. 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

在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时,首先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这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过往事故的归因分析。只有充分了解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2.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评估

排查与评估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重要步骤。必须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地排查和评估,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一处潜在的风险点。排查与评估应该包括设备设施、作业过程、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治理方案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3. 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在排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是关键。治理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和措施,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方案应考虑到资源投入、可行性和效果评估等因素,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落实责任与监督机制

治理方案的落实离不开责任与监督。各个责任主体应明确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监督方案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只有形成有力的责任与监督机制,治理方案才能得到有效执行。

5. 持续改进与优化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风险变化。

建立高效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重要性

建立高效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重要理由:

  • 保障公众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将带来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建立高效的治理方案可以及早发现,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公众的安全。
  • 维护社会稳定:事故的发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甚至引发社会动荡。通过建立高效的治理方案,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
  • 提高企业形象:事故隐患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声誉,使得消费者失去对企业的信任。通过建立高效的治理方案,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 促进经济发展:重大事故隐患的出现会对当地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建立高效的治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语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建立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确保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全面分析、排查与评估、制定合理方案、落实责任与监督以及持续改进,才能建立起高效的治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每一个行业和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安全无小事。

三、重大事故隐患判定?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二十)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

四、重大事故隐患包括那些?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火灾隐患:如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储存和使用,电线老化、短路等电气问题,违规使用加热设备等。

2. 爆炸性气体或粉尘: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易燃、易爆物质,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沉积等。

3. 有毒物质:如化学、生物等有毒物质的储存、使用、处理不当。

4. 危险化学品: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处置不当。

5. 大型工程项目:如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坍塌、断裂等事故。

6. 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检验、运行不当。

7. 矿山安全:如矿山生产、开采、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隐患,如矿井通风不良、瓦斯爆炸、井下淹水等。

8. 交通运输:如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滑坡、落石等事故。

9. 建筑施工:如建筑工地的安全防护措施、脚手架、模板、施工机具、高空作业等方面的隐患。

10. 水利设施:如水利工程、水电站、水库等的设计、施工、运行不当,可能导致溃坝、洪水等事故。

11. 核能设施:如核电站、核反应堆等核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不当,可能导致核事故。

12. 农业安全:如农业机械、农药、化肥等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农业事故。

这些仅是重大事故隐患的部分内容,实际上可能涵盖更多领域。各行业和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五、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标准?

1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2、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3、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5、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6、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7、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8、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9、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0、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11、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12、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13、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14、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15、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16、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7、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18、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19、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20、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

六、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方法?

可以理解为: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以下信息供参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的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部门、车间领导或安技员,各部门、车间报安督办,安督办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班组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七、不是重大事故隐患的有什么?

是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有重大事故隐患认定办法,原安监总局出台和修订过重大事故隐患认定办法,凡符合标准的都应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依应当给予责令停产或处罚等,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要坚决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防范一般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区别?

一、概念不一样

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二、范围不一样

安全隐患指的是各方面的隐患,事故隐患主要指事故的隐患。事故隐患是安全隐患的一种。安全隐患范围更广。

三、结果不一样

安全隐患就是有将要发生的涉及安全方面的事故,但事故类型不确定,事故隐患较为明显,事故类型相对较为明确,并可真对进行采取具体措施。

扩展资料:

排查隐患的基本原则:

根据公司自身特点,排查工艺系统、基础设施、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硬件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事故查处等软件方面的薄弱环节。

排查隐患的基本方法:

1、直观经验法。该方法是指依靠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评价对象的危险性和判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

2、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对照危害分类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的具体安全隐患。

3、工作安全分析法。该方法是把一项作业分成几个作业步骤,排查整个作业活动每一步骤中的安全隐患。

4、安全检查表法。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排查出存在的安全隐患。

5、安全标准化法。安全标准化对设备、现场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打分考评,隐患的排查可以参照考评表进行,考评表中不合格的项目就是安全隐患。

九、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怎么处罚?

停产整改,消除患,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十、重大事故隐患包含哪些内容?

重大事故隐患包括以下内容:

没有根据危险货物的特性采取对应的消防安全举措。

超出项目批准同意的范围开挖不绝,墓碍其它地铁隧道运营平安。

疏散门封闭,乘客被锁在列车内90分钟。

地铁隧道内禁用明火,因为地铁隧道内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差,地铁隧道内虽有灭火设备,但这些灭火设备对扑灭初期火灾有效,对中期火灾则力不从心,而明火在地铁隧道内一旦失控,则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地铁隧道内应设置严禁明火的规定。

区间隧道内线间通信电信用明线敷设,一旦失火则存在失泄密的风险。

线网指挥中心环线区间隧道内敷设杂散电流电缆,在区间隧道内形成杂散电流,对地铁区间隧道构成潜在的危害。

运营线路交叉处未设置安全保护区。

发生地质条件突变(如岩溶、滑坡、岩堆、泥石流等)处没有制定应急预案。

施工、检修人员与运营人员无良好的沟通,施工、检修人员无法准确掌握运营线路的动态情况。

运营线路电气化区段接触网未设置分段绝缘器。一旦发生短路,将产生极大的电流,使洞内烟雾弥漫,势必对人员逃生和搜救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区间隧道内未设置自救器或自救器的数量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或发生火警后会产生浓烟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正常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可达到20.9%,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为0.06%时,人的呼吸已感到困难,而一氧化碳浓度达1%以上时,即可在数小时内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心悸等中毒症状。

区间隧道内未设置声光报警装置。从火灾的发展过程来看,初起阶段是灭火最佳时期,此时由于可燃物少、火势弱、温度低、辐射热小等优点,人员和设备疏散较容易,烟气和热流的危害也并不十分严重。而初期救援一般需要2-3min的时间,只有当人员感到异常时才会发觉是火灾发生,才会去寻找灭火器进行扑救。因此设置声光报警装置提醒人员疏散和及时扑救是十分必要的。

区间隧道内未设置疏散照明。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的火灾产生浓烟的情况下,疏散照明的照度应比平常提高3-4倍以上,而区间隧道内正常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一般采用的是节能灯和荧光灯等白炽灯,其照度较低。因此区间隧道内应设置疏散照明。

区间隧道内未设置消防给水设施或消防给水设施压力不足。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消防队员的扑救和人员的疏散都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因此必须保证消防给水设施的压力足够大。

区间隧道内未设置灭火器。在区间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等原因,火势发展比较慢,如果初期救援及时得当,往往可以将火灾消灭在初级阶段。

以上就是重大事故隐患的包含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